玻璃之家讯:1.我国超高层建筑(词条“超高层建筑”由行业大百科提供)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,超高层建筑逐渐盛行。我国的超高层建筑发展始于1990 年,1990~2007 年是超高层建筑的起步2008~2013 年为超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期。以高度为依据,本文将超高层建筑分为以下4 个区段:250~300m,300~400m,400~500m 以及500m 以上。截至2013 年,我国共建成及封顶超高层建筑119 幢,其高度分布比例如图1 所示。250~300m 的超高层建筑数量最多,约占建筑总数的60%;500m 以上超高层建筑仅两幢。 目前我国在建的250m 以上超高层建筑共68 幢,其中500 米以上有4 幢;预备的250m 以上超高层建筑共122 幢,规划的250m 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共计146 幢。可见,在未来十年里,我国将迎来超高层建筑的繁荣期。 随着超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,各种新型复杂体型及复杂结构体系大量出现,其结构体系呈现多样化。高度超过250m 的超高层建筑结构一般采用筒体结构,包括框架- 核心筒、框筒- 核心筒、巨型框架- 核心筒和巨型框架- 核心筒- 巨型支撑4 种结构体系,分别适用于不同高度的超高层建筑,表1 列出部分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。 2.超高层建筑模架技术 超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混凝土泵送技术、垂直运输技术、模架技术和测量定位技术等。其中,模架作为施工操作平台和安全围护,是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。科学合理的模架技术,不但事关建筑结构的质量、安全和施工进度,而且对工程造价也大有影响。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超高层建筑模架技术,主要包括电动整体提升脚手架技术、液压自动爬升模板技术和整体提升钢平台模板技术等,其各具特色。下面结合具体工程,分别对三种模架技术进行介绍。 3. 电动整体提升脚手架技术 3.1 工艺特点 电动整体提升脚手架技术是传统落地脚手架、散拼散装模板技术的重大发展,是现代机械工程技术、自动控制技术与传统脚手架施工工艺相结合的产物。与落地脚手架和挑排脚手架相比,电动整体提升脚手架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: 3.1.1 标准化程度高。电动整体提升脚手架采用标准化定型产品,通用性强,周转率高。 3.1.2 施工成本低。采用定型化钢管构件,相比液压爬模和整体成本低。 3.1.3 体型适应性强。整体提升脚手架可以根据建筑体型灵活布置,满足体型复杂的建筑工程的施工需要。正是由于电动整体提升脚手架技术具有以上优点,才得以在超高层建筑模架技术中占有一席之地。同时,相比液压爬模技术和整体提升钢平台技术,电动整体提升脚手架技术也存在着整体刚度弱、作业面狭窄和施工效率低等缺点。 3.2 工程应用实例 3.2.1 工程特点 南昌绿地中央广场工程A 区双子座主塔楼总高度为283m,结构共63 层,如图2 所示。竖向结构体系采用框架—核心筒体系。标准层高为4.1m,非标层高度有3.2m、4.5m、5.0m、5.55m、6.0m 等多种。结构平面形状变化特别剧烈,由底部平面的圆角正方形,渐变成中部的圆形,再到上部的十字花瓣状,其结构外形俯视图如图2 所示。 该工程结构体型复杂,建筑物外围形状、周长变化特别大,给外围护模板工程带来相当的难度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 3.2.1.1 仰爬及俯爬 结构外柱立面在十字方向向外围倾斜后又内收,在45°的米字方向内侧收缩倾斜,对外围模架体系的选择和布置造成了极大的困难。 3.2.1.2 扭转爬升 如图3 所示, 该工程爬架最大扭转角为1.1°,机位由扭转引起的偏移量为65mm。因此,架体需要扭转爬升才能适应结构体系要求,对爬架的爬升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 由于其斜率和扭曲变化程度非常大,采用液压自动爬升模板技术和整体提升钢平台模板技术都很难实施,最终选择了结构体型适应性强的电动提升脚手架技术。 3.2.2 模架体系 电动整体提升脚手架主要由提升动力系统、信息采集和控制台、抗倾和防坠装置、固定拉结装置以及脚手架结构体系组成。模架结构体系采用两机位加强单元型爬架体系,各斜爬架单元布置两层桁架层以加强结构刚度,如图4 所示。 3.2.3 方案简述 3.2.3.1 总体路线 考虑到结构体系的体型复杂多变,施工的速度难以加快,该工程采用核心筒和外围框架同步施工的技术路线。为适应四周边长不断变化的要求,将电动提升脚手架单元化,两个机位为一个组合爬升单元,单元与单元之间设置自动伸缩搁板,背立面设置可伸缩围护挡板。组合爬升单元进行了空间结构设计,使其满足架体能仰爬、俯爬和扭转爬升的刚度要求。在构造功能上,设置组合通长导轨和抗倾导向装置,满足各向爬升导向和受力的功能要求。 3.2.3.2 平面布置方案 电动提升脚手架采用单元式的结构形式,各爬架单元之间相对独立而又可以同步爬升,具有灵活性好和适应性强的特点。每幢塔楼共设置外架24 组,48 个机位,共计48 组外爬架,96 个机位,机位布置图如图5 所示。 3.2.3.3 仰爬及俯爬 针对俯爬及仰爬这一难题,对每个机位设置双抗倾装置,同一平面设置4 只抗倾导轮。每个单元竖向共布置3 层,即12只抗倾导轮。 3.2.3.4 扭转爬升 架体爬升过程中若发生扭转,则各抗倾装置间会由于相对位移而卡死,架体也会因较大的变形而承受巨大的内应力,因此,必须想办法克服扭转爬升的难题。通过采取“以折代扭”的思路,将扭转爬升过程转化为平面爬升和机位内缩两个过程。此工艺路线可以解决扭转爬升的难题。其工艺如图6。待爬升就位且斜拉杆安装受力后,通过拉动固定于支撑梁尾部的手动葫芦来实现机位内移,从而实现架体扭转。 南昌绿地中央广场工程采用电动整体提升脚手架体系,保证了工程于2013 年11月顺利竣工。
玻璃之家是专注于玻璃,幕墙玻璃,玻璃幕墙工程十大品牌的新闻资讯和玻璃,幕墙玻璃,玻璃幕墙工程各十大品牌的装修效果图和网上购物商城,敬请登陆玻璃之家:http://boli.jc68.com/